
上周三晚上十点多,我正窝在沙发上刷手机。
突然弹出老张的微信:“救急!我在东风路路口,警察查酒驾,我先跑了,车扔那儿了!”
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。老张开建材店的,36 岁,平时最爱说 “喝酒不开车”,没想到真摊上这事儿。我赶紧回电话,他声音抖得像筛子。
“我就喝了两杯啤酒,想着晚点儿没人查。” 他喘着粗气,背景里全是风声,“远远看见警灯,脑子一热就开门冲绿化带里了。”
我问他警察追没追,他说好像没有,就看见两个交警围着他的车拍照。挂了电话,我心里咯噔一下 —— 这事儿怕是没那么简单。
第二天一早,老张又发来消息,语气透着股侥幸:“我查了下,好多人说跑了等酒精散了再取车就行,警察没证据。”
他说这话时,正蹲在我家楼下抽烟。烟蒂扔了一地,皮鞋上还沾着昨晚的泥。我想起前阵子看的新闻,北京有个姓喻的小伙子,酒驾撞了车弃车跑,照样被抓了。
展开剩余73%“你别瞎琢磨了,赶紧去交警队自首。” 我劝他。
老张头摇得像拨浪鼓:“再等等,等明天,万一真没事呢?” 他说这话时,手指不停地摩挲手机壳,那是他女儿给他买的,印着 “平安” 俩字。
第三天下午,老张没等来 “没事” 的结果,倒等来了交警队的电话。电话里民警说得清楚:“你涉嫌危险驾驶,还妨碍执行公务,赶紧过来接受调查。”
他脸瞬间白了,拉着我陪他去交警队。进大门时,我看见公告栏上贴着重罪案例,四川那个郑某,酒驾逃逸还连续撞车,最后判了一年八个月。
办案民警调出了监控。屏幕里,老张的车在路口突然减速,他打开车门就往绿化带冲,动作慌得像被追的兔子。民警还拿出了执法记录仪的视频,他跑了之后,民警在他车里找到了没喝完的啤酒瓶,还有他落在副驾的驾驶证。
“我们还联系了饭店服务员,证实你喝了酒才开车走的。” 民警语气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。
老张瘫在椅子上,嘴里反复念叨:“我以为跑了就没事了……”
民警告诉他,根据去年 “两高两部” 出的《意见》,逃避检查本身就是从重处罚的情节。就算当时没抓到现行,监控、证人、车内的证据链,照样能定他的罪。
更糟的是,老张这属于 “妨碍公务”,原本可能只是罚款扣分,现在弄不好要拘役。我想起江苏那个吴某,为了逃查酒驾撞了警车,最后不光醉驾被罚,还加了别的罪名。
办理手续时,旁边窗口有个大叔在骂骂咧咧。听旁边人说,他也是酒驾弃车跑,躲了一个星期才来取车,结果血液酒精含量虽然没了,但证据确凿,照样要罚。
“早知道当初不跑了。” 大叔拍着柜台叹气,声音里全是后悔。
老张在处罚单上签字时,手都在抖。吊销驾驶证,罚款五千,还得等法院判决,很可能要拘役。他建材店刚接了个大单,这下没法开车,生意肯定受影响。
出来的时候,天已经黑了。老张蹲在路边,突然给我递了根烟:“以前总觉得那些规定是吓唬人的,现在才知道,真不是闹着玩的。”
风一吹,他头发乱了,眼角好像泛着红。我想起他以前总说,要给女儿做榜样,以后接送女儿上下学要平平安安的。
其实哪有什么 “跑了就没事” 的好事?警察办案早就不是只看当场酒精含量了。监控、证人、物证,这些都能形成证据链。北京那个喻某某,酒精含量 232mg/100ml,跑了照样被抓,还判了五个月拘役。
更别说逃避检查本身就是错上加错。“两高两部” 的《意见》写得明白,阻碍检查或者逃逸的,本来不构成犯罪的都可能变成犯罪。老张这情况,就是典型的 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。
昨天我去看老张,他正在店里收拾东西,打算请个代驾帮忙送货。他指着墙上的 “安全第一” 标语笑,只是笑得比哭还难看。
“以后再也不敢了,” 他说,“不光我不敢,我还得劝我那些酒友,喝酒别开车,更别想着跑。”
我看着他给客户打电话,语气里全是小心翼翼的道歉,因为送货晚了要赔违约金。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—— 一杯酒,一次逃避,换来的是这么多麻烦。
想想那些因为酒驾出事故的家庭,老张算是幸运的,没撞到人。但法律的惩罚躲不掉,生活的惩罚也躲不掉。
这事儿也给我提了醒,开车这事儿,真不能有半点侥幸。那些以为 “弃车跑了就没事” 的人,其实是把自己往更糟的坑里推。
你们身边有没有见过这种心存侥幸的人?那些看似能 “蒙混过关” 的想法,其实早就被法律堵得严严实实了。这事儿给我的触动挺大的网上配资_配资炒股,你们呢? 😔
发布于:黑龙江省易云达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